常有小伙伴問:究竟什么樣的牛奶是好牛奶?
牛奶品質當然是有衡量標準的,以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,至少應當包括營養指標和衛生指標兩個方面。營養指標指的是乳蛋白、乳脂肪和功能活性物質等,任何一項不合格會降低牛奶品質;衛生指標指的是冰點、體細胞數、菌落總數、致病菌、農藥、重金屬等,不合格會破壞牛奶質量安全。
可這些數據指標都必須在實驗室里用專業儀器測量。大家去超市買牛奶,總不能帶著顯微鏡和分析儀去,有沒有通過肉眼就能判斷牛奶的優劣的方法呢?
答案很簡單:眼見為實。
把不同的牛奶盛放在玻璃杯中,搖晃一下杯子,然后放在桌上靜置幾分鐘,杯子最均勻干凈、杯壁殘留牛奶最少的那一杯就是品質最好的牛奶啦!也許小伙伴會質疑,這真的靠譜嗎?當然!這可不是隨便說的,背后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呢!
產生掛杯的牛奶雜質,一個重要來源是牛奶中的細菌,也就是開篇提到的衛生指標中的菌落總數,也就是微生物限量。原奶中的細菌含量,與奶牛自身的健康程度、奶牛養殖水平、擠奶方法與環境衛生、原奶儲存時間與條件以及生產加工環節都有很大關系。一般說來,奶牛越健康,養殖水平越高,擠奶越衛生,原奶儲存時間越短、越快進入生產環節,細菌就越少,牛奶的安全和品質也越好。
無論通過哪種方式對原奶進行加工,細菌被殺滅后的殘留物都會在奶杯里形成掛壁。這樣一來,無論最終的牛奶產品是哪種,都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原奶的品質。
在現代牧業,“牧草種植-奶牛養殖-牛奶加工”一體化的創新模式首先解決的就是原奶品質問題。規模養殖保證牛奶的品質優良穩定,在牛奶加工廠,封閉式通道的一側是牛場和擠奶大廳,另一側就是自動化生產車間。牧場擠出的鮮牛奶經檢驗合格后,通過密封管道直接到達加工車間,從擠出原奶到加工為成品不超過2小時,微生物含量遠遠優于日本歐盟標準,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速度,根本不給細菌留出繁殖時間。
這樣的牛奶倒在玻璃杯里,喝完之后杯子干凈透明,幾乎看不出盛放過牛奶。就像開篇提到的,這是評價牛奶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,因此,肉眼就能分辨牛奶品質的優劣。